辛亥革命纪念馆

2023-02-27 10:00 来源:大洋网

辛亥革命纪念馆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金洲北路563号,2011年10月正式开放,是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而建的全国性专题纪念馆,建筑面积约两万平方米,总投资约3.19亿元人民币。辛亥革命纪念馆的外形犹如一方被凿开的巨石,隐喻辛亥革命英烈们开天辟地的勇气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。

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其他的纪念馆相比较有一个不同之处,在通向展馆的入口,有一条向斜上方延伸的宽阔的走道,它也被称作“共和大道”。上面陈列着邹容、秋瑾、蔡元培、孙中山等11位辛亥革命先辈的铜像。这11位革命先辈有男有女、神态各异,但都有一个共同点——他们都目光坚定地注视着革命的方向。穿梭于这些先辈的铜像中,我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,无数仁人志士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。

在众多的辛亥革命先辈中,有一位先辈写下了中国近代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封信,信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:“吾至爱汝,即此爱汝一念,使吾勇于就死也。”意思是我非常地爱你!正因为对你的深爱,使我能够勇敢地去死!作者因为深爱写信的对象,所以拥有了面对死亡的力量,这么震撼人心的句子到底是出自哪封信呢?

这封信就是《与妻书》——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情书和最感人遗书。

首先,我们来了解《与妻书》背后的故事。

《与妻书》的作者是林觉民,写信的对象就是他的妻子陈意映。林觉民,字意洞,号抖飞,福建闽侯(今福州市)人。1902年,林觉民以优异成绩考入全闽大学堂,接受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。1907年,林觉民东渡日本留学,不久参加同盟会,从事革命活动,1911年4月受同盟会派遣,回国组织广州起义。起义失败后,林觉民负伤被捕,英勇就义,年仅24岁,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。陈意映幼年受父亲教育,1905年与林觉民结婚。婚后,她受丈夫民主革命思想影响,带头放小脚,进入福州女子师范学堂学习,为该校首届毕业生。陈意映十分支持丈夫进行革命活动,曾经说:“您以后要出远门,一定要告诉我,我愿意和您一起去。”黄花岗起义失败,林觉民壮烈牺牲,陈意映在生下遗腹子后,终因悲伤过度,郁郁而终,年仅22岁。

在黄花岗起义前3天,即1911年4月24日,林觉民在香港给妻子陈意映写了这封《与妻书》。在这信里,林觉民不仅抒发了他对妻子浓浓爱意和真挚感情,也阐述了他献身革命的坚定志向和英勇精神,可以说,美和真、柔与刚在其中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和彰显。

《与妻书》是林觉民留给世界的最后一篇文字,字里行间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立体的林觉民。

首先,他是一位舍己为人、推己及人的“伟丈夫”。

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!吾作此书时,尚是世中一人;汝看此书时,吾已成为阴间一鬼。

解析:

从这句我们可以看出,林觉民对起义的看法并不乐观,自己也深知这一次恐怕是有去无回,但是他仍义无反顾地迎上去,献身于革命。起义失败后,身负重伤的林觉民不幸被捕。在审问时,他慷慨陈词,痛斥清政府,浩然正气甚至感动了两广总督张鸣岐,他连连叹道:“惜哉,林觉民!”直至被处决,他仍从容就义、慷慨赴死。一个年仅24岁的爱国青年,为国捐躯之豪情,坦然面对生死的洒脱,这是多么震撼和敬佩。

语云:仁者“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”。吾充吾爱汝之心,助天下人爱其所爱,所以敢先汝而死,不顾汝也。汝体吾此心,于啼泣之余,亦以天下人为念,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,为天下人谋永福也。

解析:

在这段文字中,透露了林觉民舍生取义的逻辑观点。“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”出自《孟子》,意思是“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,不应忘记其他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。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,不应忘记其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。”林觉民用传统经典阐述推己及人的高尚精神,正因为自己有所爱之人,便生出了帮助世人实现爱其所爱的勇气。即便明知这种爱是需要付出代价,奔赴战场会与妻儿家人永别,但是为了同胞们的永福,牺牲自己的小家幸福来成全世人的幸福又有何不可呢?一句“为天下人谋永福”,将其凛然、纯粹、无私的大爱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。

汝幸而偶我,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!吾幸而得汝,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!卒不忍独善其身。

解析:

在这段话中,林觉民将夫妻两人的有幸相遇相识放在当时的国家大环境来考量。我们想一下,林觉民和陈意映到底是幸还是不幸?他们是幸但又不幸。为什么不幸呢?因为生于今日之中国,在《与妻书》中林觉民是描述了当时的中国是什么样的:“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,不可数计”,正因为深感时代不幸对千千万万人的幸福所造成的阻碍,所以林觉民生出了不独善其身的责任感,为了世上更多的人能幸福生活,毅然决然地投身于革命的洪流,并且在革命大潮中不惜牺牲自我。

《与妻书》之所以感人,绝不仅仅因为林觉民表达了视死如归、为苍生谋永福的宏愿,更重要的是展现一位至情至性、情深意切的“平常人”。

意映卿卿如晤

解析:寥寥几字,对妻子的满心爱恋已跃然纸上。“卿卿”一词最早用于情侣或夫妻间的甜言蜜语,开篇即让读者深深感受到作者对妻子的满腔爱意,及至读完全文,爱与死亡放在一起,更是让人悲从中来,敬从中来,既为革命者的深情所感动,又为牺牲精神所折服。

吾作此书,泪珠和笔墨齐下,不能竟书而欲搁笔

解析:正所谓“男儿有泪不轻弹,只是未到伤心处”,明知将要和深爱的人永别,再坚强的人也会痛不欲生、肝肠寸断。林觉民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正常人,面对此等生离死别,任是铁石心肠,也不禁痛哭流涕,情不自已。

回忆后街之屋,入门穿廊,过前后厅,又三四折,有小厅,厅旁一室,为吾与汝双栖之所。初婚三四个月,适冬之望日前后,窗外疏梅筛月影,依稀掩映;吾与并肩携手,低低切切,何事不语?何情不诉?

解析:

可能是因为绝笔信,林觉民认为这是最后一次与妻子诉衷肠,所以他回忆起过去二人花前月下的浪漫和温馨,这也是全文中最具有生活气息、温情脉脉的段落。两人感情甚笃,无话不说,在《与妻书》里有一段林觉民回忆他们曾经谈论生死,林觉民说与其我先死,不如你(指陈意映)先死,理由是什么呢?失去爱人是痛苦的,我宁愿我来承受这份痛苦。但是不幸的是,还是林觉民先牺牲,陈意映随后也郁郁而终。

依新已五岁,转眼成人,汝其善抚之,使之肖我。汝腹中之物,吾疑其女也,女必像汝,吾心甚慰。或又是男,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,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。

解析:

作为一名父亲,林觉民自知再也不能见证自己子女出生和长大,但他依旧希望子女能够继承自己的遗志,投身革命,为天下人谋求永久之幸福。可以说,林觉民对于他所信仰、所坚持的理想事业是多么的执着,他对祖国、对人民的爱是多么的深沉。

《与妻书》入选了海峡两岸语文教科书,《与妻书》的故事被多次搬上大荧幕、舞台,它的故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。

图/文 辛亥革命纪念馆

[ 编辑: 张奕 ]
免责声明:文中图片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网站处理,谢谢。